食
看到我家瘦兮兮的孩子就會覺得做個煮婦真沒成就感
雖然烹飪是我的興趣
但是面對我家這兩個小孩
頗有千里馬難遇伯樂的感慨
研究食譜變換菜式也得不到她們的青睞
難怪古有千里送荔枝以得貴妃一笑之舉
以前聽了還笑天底下怎會有這等蠢事
現在身為人母做出類似的蠢事早已不足為奇了
身為這兩個沒胃口加小鳥胃的母親
最怕人問:「怎麼這麼瘦?」(乾脆幫我打113算了)
「小孩子不是都喜歡吃香腸的嗎?」(有研究報告指出小孩子喜歡吃香腸嗎?)
「吃哪麼少乾脆就不要煮了」(喝水也會胖的人乾脆就不要吃了?)
「飯吃不下乾脆給她們吃零食好了」(考試考不好乾脆作弊算了?)
以上這些日積月累的質疑聲讓我感覺很無力
而有時孩子的舉動更是讓我無力到頂點
比如
乖妹剛上小學,為了在一定的午餐時間用完餐
常常會要求老師幫她盛少一點
本來就不多的飯量,為了在時間內吃完,結果吃的更少
這小孩不思加快自己的吃飯速度,反而想出這個偷吃步的怪招
讓我哭笑不得
要不然就是,先前吵著想要吃我煮的某道菜(如牛肉麵或蘿蔔糕)
特意找時間興致勃勃的煮了
結果依舊吃的慢吞吞(重點是也沒吃的比較多)
問她為什麼想要吃的也吃的那麼慢
她居然回答:「捨不得吃,想要慢慢吃」
真是服了她了
好吃也吃得慢,不好吃也吃得慢
這到底要怎麼伺候這兩尊媽祖婆?
無語問蒼天啊
衣
本學期寶妹和乖妹就讀的小學公布了新穿衣標準
取消了一週唯一一天的便服日
運動服也規定要穿白色的運動鞋,不可以穿自家五顏六色的運動鞋
幸好鑑於過去兩年的經驗,知道上小學沒什麼穿便服的機會,所以今年開始沒買什麼新衣給孩子
倒是寶妹剛買了一雙新的運動鞋,而乖妹也有一雙雖然買了一陣子,但是她都捨不得穿,所以看起來還很新的布鞋
這下子都沒機會穿出場了
不僅如此
我們全家還為了找兩雙不同尺寸的白色運動鞋花了不少時間
去家樂福找、去鞋全家福找、去百貨公司找、去景美夜市找
這讓我遙想起以前小學時我媽也是帶著我到處找白色運動鞋的光景(寶妹乖妹現在讀的小學正是我的母校,只是寶妹就讀一二年級的時候學校不知何時取消了穿白色運動鞋的規定,倒是今年不知為何居然又重拾了我小時候的這項規定)
有時候私校的一些規定都沒把家長的荷包考慮進去
儘管我知道私校必定以為家長有一定的財力可以負荷一些相關支出
只是我們可是咬著牙打腫臉充胖子的家長啊
表面上是小康家庭,暗地裡可是連一杯手搖飲都捨不得喝的下流階級
被「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洗腦的我們
只能說是被有心人利用了?
上流兒童、下流老人(忍不住幫這兩位作者打打書兼吐苦水),到底有誰關心消失的中產階級?
住
說起前一陣子因為主臥室冷氣滴水,為了不讓把花台上積水一片
所以假日中午改成全家擠在客房午休
有感於家裡真的很小
主臥只擺的下一張雙人床,客房也只擠得下一張雙人床和一張小床
書房更是擺了兩張書桌就全無位置
雖然號稱三房但實際上卻是硬隔出來的小三房
孩子大了想要獨立一人一間,保留點彼此的隱私都沒有
我也是有點苦惱
家裡的冰箱冷凍櫃太小,多買一點饅頭麵包冷凍起來都沒有足夠的冷凍空間可放
連想要多買一台冷凍櫃都沒安身立命的空間
想買大一點的房子住的舒適一點要考量的問題不少
短時間內還是得全家擠一擠忍耐一下
只不過兩個小孩不是常常吵架,就是睡覺看書都會互相干擾
連吃飯都因為飯桌太小,兩個人的腳會碰到對方而大打出手
要再撐個幾年除非她們兩人能立即頓悟、相親相愛
要不然這幾年的沒完沒了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台北居大不易
回鄉又被老公打槍
孩子越大,心頭的重擔還是一點都沒變少啊
行(行動力)
乖妹的鋼琴一項都是爸爸負責的多
歸妹小的時候其實我喔開始是試著一邊看顧寶妹的鋼琴、一邊也同時看顧乖妹的鋼琴
只是,寶妹當時屬於先修班的程度
練琴的時間和看顧的心力都花得比乖妹多
而且如同我先前說的
寶妹在先修班幾乎都是老師念譜她硬背彈,幾乎沒有自己識譜彈
所以剛上先修班,我跟寶妹練習的時候,幾乎都是邊罵邊彈
也因此和寶妹練習完我都累癱了
很難再接力下去和乖妹練習
也因此乖妹多半是和爸爸一起練習
一則是幼兒班的課程比較簡單,二則是就算爸爸自己不會彈也聽過先前寶妹彈
所以爸爸和乖妹練習的時候勝任愉快
另外還有一項很特殊的原因
就是和同時期的寶妹相比
乖妹的程度好像沒辦法像姐姐那樣
即便乖妹的練習次數比姐姐多上一些(姐姐的難度較高,所以一星期至少會練4次,乖妹的比較簡單,一星期練3次也就好了,可是她看到我叫姐姐練習,她也會搶著練習,所以一星期至少也會練4次以上)
彈起來還是不像姐姐順暢
而因為有了比較級
所以有時候我看乖妹練習,或跟她一起上課
就會容易生氣,要她重彈
她也就因此變得比較不喜歡我和她練習及上課
這點我真的很難克服
「不比較不比較」
實際做起來談何容易?
爸爸也知道我做不到
很體貼的擔起和乖妹練習及上課的責任
只是現在隨著乖妹也上了先修班
和乖妹練習的責任又移回我身上
既然鋼琴是我要她們學的
就要有承擔起責任的準備
希望乖妹有在幼兒班有奠定好自己識譜的基礎
讓我可以省事一點吧
育
話說乖妹今年9月上小學了
上小學最大的變化就是
開始要寫功課了
跟幼兒園每天嘻嘻哈哈、吃吃喝喝明顯不同
每天回到家就是緊盯著小孩把聯絡簿拿出來
看有沒有要寫、要訂正、要帶的功課
大人也得維持白天上班緊繃的壓力
晚上繼續和小孩的作業奮戰
有時候甚至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看到小孩即使被三催四請,還是慢吞吞的拿出聯絡簿及作業簿
翻了半天不知道回家作業是什麼
簡直就是無語問蒼天
若是不管小孩,等她看了半天總算發覺出回家作業是什麼,再自己翻開簿本發呆或是一筆一畫慢慢寫
大人早就對著時鐘上的短針極力按耐住滿腔的怒火
要是管了小孩,大人念給她聽回家作業是什麼,大人再翻開簿本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小孩也就失去了教育專家口中所說的「自我思考的能力」
可憐天底下每天上班忙得跟陀螺,下班還得做家事又無幫手的父母
沒錢沒時間的情況下
只能各憑本事
管、不管、半管半不管、沒時間不管有時間再管
諸如此類排列組合的管教寫功課模式
滿肚子的苦水真是比天高、比海深啊
樂
話說我們今年花在玩樂方面真的是超省的
由於年初的出國旅遊花了不少錢
上半年至少還去了一趟福隆海水浴場和住宿福容飯店
下半年除了7月去嘉義找我二哥,住了2天2夜
接下來就是中秋節回屏東返鄉
眼看一年都快過完了
也只有計畫12月去新竹過夜
看樣子的確是可以好好犒賞自己,明年安排一次出國旅遊
話說本來是沒有要排明年的出國旅遊
再加上孩子的爸工作也有點狀況
本來想說省下玩樂的錢
留點積蓄給未來的教育支出
但是因為身體又出了一些狀況
杞人憂天的想了很多
省錢是可以
但是似乎有點省過頭了
這樣的省法會不會讓自己有點遺憾?與孩子一起創造的歡樂記憶有點遺憾?
自己會變老,孩子會長大
這全家相濡以沫的時間只會越來越少
孩子視父母為唯一依靠的時間隨著倒轉的沙漏流逝
再加上我們的出遊都是侷限在港澳
花費真的沒想像多
以有限的花費換取無窮的歡樂
應該也算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屬於全家的溫馨時光
永遠是最值得回味的暖心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