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家的孩子
我有著一份自豪,卻也帶著一份虧欠
別人家5歲半的孩子還讓爸媽抱在懷裡洗頭,擔心孩子眼睛耳朵淋到水怎麼辦
我家的孩子早在2歲半的時候就已經坐在小板凳上讓我洗頭,任由水淋到眼睛耳朵,甚至鼻子也不以為意
更別說還得自己整理書包、餐袋、備用衣物
有時也會曬衣服、洗碗、收拾東西
少了阿公阿嬤的援助,卻多了自己動手的樂趣
身兼忙碌的職業婦女以及雙寶媽
心疼卻也欣慰她們的獨立
食
半年前許下希望有機會寶妹可以長成一個胖嘟嘟小孩的願望果然沒能實現
加菜添飯了半年還是瘦兮兮的
食慾也沒明顯好轉
寶妹還曾經和阿嬤埋怨:「媽媽給我添的飯好多,都吃不完」
看來我的強制餵食策略果然失效,飯雖吃了,但心情不好,無法吸收轉成脂肪
每次用餐氣氛也不甚愉快
當然,我也試過盛少一點飯讓她吃得快一點,但成效不佳
總是嘴巴含飯,一付吞不進去的樣子
真的不餓當然吃不下去,而且她也總是不餓,餓飯這招對她沒效
也是啦,看過瘦子同事或同學吃飯,吃幾口就飽了,就算少吃幾頓應該也不至於下一餐多吃一點
這種吃不下體質雖然是我所羨慕的,但是僅只希望套用於自己
套用於自己的孩子身上,真是很不開心啊
衣
隨著快要上大班,生活自理能力越來越好
我開始讓寶妹自己洗澡
一開始也想讓她自己洗頭,但是搓泡泡對她而言還是有難度,在看不到自己的情況下,要搓出滿頭均勻的泡泡並不容易
再加上水溫很難控制,原本幫她調好的熱水,過一陣子就會越來越燙,要自己視情況慢慢調多冷水
對於滿頭滿眼泡泡的大人有時尚且有難度,對於孩子我更是不敢輕易讓她嘗試
考量坐在小椅子洗還是有水溫難控制的狀況,所以目前維持讓她自己盆浴的方式
一則是水都已經放好,不怕忽冷忽熱
二則是坐著就比較不會亂動跌倒,我在廚房熱菜顧不到危險
小澡盆盆浴是最安全的方式,也比較有餘裕仔細洗身體洗臉
畢竟小孩子沒大人手腳快,也沒辦法邊洗邊沖
慢慢沖洗也怕浪費水
有時候我會再來檢查,都洗得蠻乾淨的
現在還會要求自己披浴巾走到房間,不需要我扶著她(怕她滑倒)
我看她出入浴盆都還蠻小心的,也就漸漸放手讓她自己出入浴盆
也會自己擦乾身體、抹乳液、穿衣服
這段時間我可以加熱飯菜和收拾東西
省下不少時間
還蠻不錯的
住
午休和晚上睡覺的時間都很固定
只是假日睡眠會短一點點
午休因為幼兒園午休只有1個半小時,所以假日在家也都差不多睡1個半小時
晚上則會因為隔天放假而特別興奮,差不多要10點20分才會睡著,隔天早上大約7點就會起床想出去玩
反而是上課日才會賴床爬不起來
作息大致上都很有規律
只是,隨著寶妹越來越有學習意願,畫畫和寫練習本的時間變長
我得開始規劃書桌位置
在鴿子小窩的小格局下,目前只能幫寶妹放一張小摺疊桌畫畫寫字
擁有書桌的夢想有點遙遠
擁有單人床的夢想更是遠在天邊
更別說獨立的房間
等到寶妹上小學,勢必要找出2張書桌和2張單人床的空間
目前還在絞盡腦汁中
行
為了往日本迪士尼的目標前進,寶妹現在出門幾乎都不討抱抱
不管再累都會自己走
幾天前去IKEA吃飯,繞了20分鐘找位置和站了20分鐘排隊點餐
從進去到出來大約3小時,除了一開始大約45分鐘她在兒童遊戲區玩
全程都是自己走
即使是很無聊的找位置和排隊點餐她都沒有絲毫的埋怨
我也有問她要不要去別的地方吃飯(繞了5圈都找不到位置,其實IKEA的用餐環境並不是很理想,不大適合有小孩的人去吃)
她都表示想再找找看位置
實在蠻不捨的,當然,也對她漸漸增加的耐力和毅力表示欣慰
寶妹已經漸漸向大孩子邁進
即便會有小孩子盧脾氣,也越來越能溝通講道理
育
5歲半的寶妹,不僅可以聽得懂大人說的話
也會留心和默記大人說過的話
比如,我和老公討論明年去迪士尼的事
本來在旁邊玩玩具的她就會豎起耳朵,邊聽邊玩,必要時還會插嘴出意見
又一次,有個星期六早上,我正在削梨子
可能是貪小便宜的緣故,就買了老闆號稱和大梨子一樣甜,但價格便宜很多的小梨子
每次都買一個100元梨子的我,第一次削3顆50元的小梨子
這一削,才發現真是偷雞不著蝕把米,3顆小梨子削皮去核(重點是小梨子的核居然和大梨子的核一樣大),削起來剛好跟一顆大梨子的份量差不多
感覺上很划算,但卻苦了我這個人工削皮去核機,削的時間是一顆大梨子的3倍(總共削3顆,時間當然是3倍)
累得我邊削邊念:「沒事買這麼便宜的梨子幹嘛,這麼小,核又多,快累死了」
這下好了,客廳的寶妹默默的記在心裡(我還傻呼呼的)
中午吃完飯,我招呼老公孩子來吃梨子:「快來吃梨子喔」
寶妹立刻搖頭拒絕:「這是小梨子,而且很便宜」(便宜的小梨子就不屑吃是不是?)
乖妹受了姐姐的慫恿,也搖頭拒絕
害我和老公很賣力的吃著小梨子
果然,大人的好惡會影響小孩
以後,要注意言行舉止了
樂
之前提到每到週五週六睡前,寶妹都會問我們:「明天我們要去哪裡玩?」
隔天週六週日早上更是6點多就爬起來等著要出去玩(放假比上班更早起)
幸好,有時候即使有事沒有辦法出門
她也能找妹妹玩角色扮演的遊戲
劇情通常都是她當老師及姐姐
乖妹則是繼續當現實生活的妹妹
上演老師、學生上下課,姐姐放學回家接妹妹的戲碼
可以玩得很久,樂此不疲
爸爸則是一邊滑手機或看電視,必要時調解姐妹吵架糾紛
我則是在廚房專心做我的家事
姐妹有伴的好處越來越明顯
有時候因為節省時間,夫妻分頭行事,我剪頭髮順便帶妹妹去,好讓老公帶寶妹去圖書館借書
寶妹就不願意和妹妹分開,堅持要和我跟妹妹一起去剪頭髮
或是我計畫中秋節讓老公及寶妹回屏東(寶妹喜歡回去找堂姊一起玩)
我和乖妹去嘉義找我二哥(快一年沒見到我二哥了,逢年過節他上來台北的時候,我就回去屏東,剛好錯開)
和老公商量的時候,耳朵很靈的寶妹聽到了(如我之前所說,寶妹現在都會留心大人說話,默默的記在心裡)
急的大叫:「妹妹和媽媽不要去嘉義」
在學校上課(學校是混齡,大班的寶妹和小班的乖妹同班上課,未來漫長的學生生活,她們同班的機會,應該只有這一年了吧)
她也會和妹妹同桌吃飯,同塊地板睡覺,吃飯吃的快還會幫妹妹搶玩具,等妹妹吃完一起玩
現在還會和妹妹手牽手一起進學校,不再需要我們牽她進去
孩子長大了,玩伴的角色漸漸由父母變成手足
很慶幸當初決定生兩個,雖然辛苦,但也美好
套用一句我外甥(二哥的雙胞胎姐弟)對同學說過的話:「我們不是麻吉,我們是雙胞胎」(同學問他們感情怎麼這麼好,吃睡都在一起,是不是麻吉?)
更動一下當做結尾
「我們不是麻吉,我們是好姐妹」